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他挠第一下的时候,我缩成一团,哈哈大笑。于是他继续“偷袭”,我笑得根本停不下来,躺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求饶:“别挠了!”老公觉得更有意思了,继续逗我。终于,在笑得喘不过气的间隙,我找到机会沉下脸, 大吼一声“说了别挠了别挠了!我很难受你知不知道”。老公见状辩解,“可是你明明笑得很开心啊”。

他挠第一下的时候,我缩成一团,哈哈大笑。于是他继续“偷袭”,我笑得根本停不下来,躺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求饶:“别挠了!”老公觉得更有意思了,继续逗我。终于,在笑得喘不过气的间隙,我找到机会沉下脸,大吼一声“说了别挠了别挠了!我很难受你知不知道”。老公见状辩解,“可是你明明笑得很开心啊”。

其实,这种被挠痒痒时的矛盾体验,在亲密的关系中很是常见。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挠痒痒可能让人在很难受的同时哈哈大笑 | 图虫创意

我们被挠痒痒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愉快的。这种矛盾,古人就已经发现了。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把挠痒痒描述为既有痛苦又有快乐的成分,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它还可能成为一种刑罚,比如二战期间就有相关记载。近年,研究者通过试验表明,只有32%的受试者喜欢被挠痒痒,34%的人则明确表示并不喜欢被挠痒痒(虽然这些人在被挠时仍然会发笑)。

既然这样,为什么人们被挠痒痒时都会表现为“笑得很开心”而不是“哭得很伤心”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谁说笑一定代表开心了?

笑≠开心

当我让deepseek列举不同种类或方式的“笑”时,TA列举了3大类共38种笑。虽然表述有点重复,但我们仍然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笑并不总是代表愉快!

3

8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展开全文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deepseek列举的3大类共38种笑 | deepseek

“笑”这种生理现象,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支配面部、咽喉部肌肉以及呼吸肌的神经信号的输出。

“笑”的动作是这样产生的:大脑里的“上级”(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发出指令,脑干的“中继站”(脑干核团)接收到指令后,指挥“下级”神经控制肌肉收缩。

其中,面神经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包括眯眼、嘴角上翘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控制咽喉部肌肉发出笑声;膈神经、肋间神经支配膈肌和肋间肌,产生“笑”所特有的、快速且不规则的呼吸模式。

一套组合拳下来,就会表现出旁人眼中的“笑”。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指令从“上级”大脑皮层发出,经过“中继站”面神经核传到“下级”面神经,控制面部肌肉收缩,做出嘴角上翘的动作 | techno-science

“上级”发出“笑”这个指令的原因,可能是愉悦、讽刺或尴尬,也可能只是为了礼貌或摆拍。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只要指令传递到了“下级”,面神经和迷走神经等只管埋头苦干,让人翘起嘴角、发出笑声,完成这个生理动作。

“笑”这一行为在婴儿阶段便已出现。宝宝尚未满月时,就可能绽放出笑容,那模样总能瞬间暖化新晋父母的心。不过此时的笑是一种生理性反射,指令直接由“中继站”发出,没有“上级”的参与。小婴儿的这种笑常常在睡眠中产生,是无意识的,并不是对外界情感或刺激的有意识回应。

在宝宝稍大一些的时候,被挠痒痒时会咯咯发笑,这种笑从单纯的生理反射,逐渐演变成可以掺杂复杂情绪的表现。随着个体的逐渐长大,“笑”变成了一种社会行为,承载了复杂的社会意义:喜悦、尴尬、嘲讽……

所以说,“笑”和“开心”并不总是划等号的。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12天小宝宝无意识的笑 | 作者供图

被挠痒痒时

大脑做出了什么反应?

既然笑≠开心,那挠痒痒时的笑,代表什么情绪呢?这需要从大脑处理挠痒痒的信号说起。

简单来说,被挠痒痒时的笑属于一种特殊的复杂情绪表达,混合了愉悦、不适、痛苦、厌恶等各类情绪,并非是简单的“开心”或“不开心”能概括的。

被挠痒痒时,皮肤感受器接收到的触觉信号,会沿着脊髓迅速传入大脑,产生痒的感觉,并定位痒感的来源。同时大脑中的“情绪处理中心”(下丘脑、边缘系统、岛叶、前扣带皮层等)将单纯的触觉信号转化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有实验表明,挠痒痒能够激活中脑边缘系统(类似情绪的调节开关)释放多巴胺,让身体同时产生轻微兴奋和紧张感,这在普通的轻触中是不存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人被挠痒痒时,下丘脑的活动尤为活跃,而自主的发笑中其活动并不明显。还有研究显示,挠痒痒可使前岛叶神经元发生兴奋,并投射到与情绪处理有关的伏隔核、杏仁核、黑质、背侧丘脑等区域,产生或愉悦、或不适、或二者共存的混合情绪。

大脑将以上感觉、情绪信号整合好之后,便通过运动皮层发出指令来控制肌肉活动,产生相应表现,也就是发笑和迅速躲避。被挠痒痒时,我们往往在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不由自主地做出了反应。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可以被视为一种反射活动,帮助我们避免伤害,不同于自主的笑。

相比于快乐的笑,被挠痒痒时的笑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具有不同的声学参数(复杂性和音调),可以引起更高水平的情绪唤起,唤起不同的神经激活和大脑连接模式等。

以上种种都表明,被挠痒痒的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和其他种类的笑有很大不同。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被挠痒痒的笑,和其他种类的笑有很大不同 | 图虫创意

挠痒痒的反射动作

为什么是笑而不是哭?

既然被挠痒痒时的种种行为,都是经过大脑处理的感觉、运动与情绪的自动反应,那在人类(包括一些动物)中,这种反应为什么会进化成笑,而不是哭、发抖或者其他反应呢?这可能与社交需求密切相关。

人类在婴儿时期就会因为被挠痒痒而咯咯笑起来,这可能促进婴儿在吃睡哭的基础本能之上,主动发展社交互动等进阶能力。

挠痒痒属于一种触摸类的亲子游戏,笑比哭更合适作为它的社交信号。对婴儿来说,哭通常传递的是痛苦或需求,而笑则传递了“快来和我玩儿吧”的信号,鼓励照顾者继续温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婴儿更快建立亲子联结。

反之,若婴儿被挠时直接哭,可能减少互动机会,不利于成长。想象一下,小婴儿要是一逗就哭,一点情绪价值都不提供,谁还愿意生小孩儿、愿意陪小孩儿玩啊!

为什么被挠痒痒那么难受,我还是会笑出声?

笑传递了“快来和我玩儿吧”的信号,鼓励照顾者继续温和互动,帮助更快建立亲子联结 | 图虫创意

当然,挠痒痒太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的话也会让人厌恶,婴儿也会从一开始的笑变成哭,表达强烈的不满,这是在向大人发出停止或减少触觉刺激强度的信号。

总之挠痒痒的笑很矛盾:防御性运动及情绪的厌烦是在防止继续挠痒痒,而笑声则鼓励挠痒痒的人继续。这种矛盾在儿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可控的“小刺激”带来的失控大笑,能快速拉近人们的距离,释放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有利于促进社交,但同时挠痒痒也需要适可而止,以享受和维持挠痒痒的互动。

随着个体的成长,人们掌握了更多的社交互动方法,对挠痒痒这种社交游戏的依赖性下降,所以大人往往比小孩儿更“耐痒”。但这一社交游戏仍然有着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作用,因此并不会完全消失(比如三十多岁的我仍然很怕痒)。

参考文献

[2] Kilteni K. The extraordinary enigma of ordinary tickle behavior: Why gargalesis still puzzles neuroscience. Sci Adv. 2025 May 23;11(21):eadt0350. doi: 10.1126/sciadv.adt0350. Epub 2025 May 23.

[3] Matsushima K, Kato T.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ypical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ickling and Autistic Traits in Japanese Children. Occup Ther Health Care. 2024 Jul;38(3):666-685.

[4] Wildgruber D, Szameitat DP, Ethofer T, Brück C, Alter K, Grodd W, Kreifelts B. Different types of laughter modulate connectivity within distinct parts of the laughter perception network. PLoS One. 2013 May 8;8(5):e6344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qgzj.cn/3967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