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1. 总收入端表现不错:本季度总收入端225亿,超出市场预期2-3亿左右,储能业务因为关税影响收入端表现平平其实已经被price in, 而服务业务本季度还在环比上行,表现也不错,但真正超预期的仍然在最核心的汽车业务上,汽车业务基本盘终于开始有所回暖!

1. 总收入端表现不错:本季度总收入端225亿,超出市场预期2-3亿左右,储能业务因为关税影响收入端表现平平其实已经被price in, 而服务业务本季度还在环比上行,表现也不错,但真正超预期的仍然在最核心的汽车业务上,汽车业务基本盘终于开始有所回暖!

2.本季度卖车收入和毛利率双双市场预期,走出一季度卖车泥潭:二季度卖车167亿,终于有了一次超预期的表现(市场预期大概在160-162亿左右),碳积分收入由于政策因素影响,低于预期在意料之中。

而在最核心的汽车收入(去碳积分)上,本季度158亿,超出市场预期150-152亿左右,主要还是Model Y Juniper的换新版上市涨价所带动的。

3. 卖车毛利率同样因为Juniper的上市涨价,及规模效应的改善,终于也开始环比回升了:二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剔碳积分和租赁)15%,环比改善了2.5个百分点,仍然主要由于二季度的Model Y Juniper上市的定价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卖车单价所拉动。而同时本季度摊折成本因为规模效应的下滑,对冲了关税效应的不利影响。

4. 研发费用+资本开支的狂投都仍然在为AI的星辰大海业务买单:本季度研发费用15.9亿,高出市场预期2亿,但最后因为毛利率端的环比回升(基本面二季度转好),所以最后经营利润和利润率都在环比上行。

而自由现金流本季度运营现金流由于基本面的转好有所上行,资本开支上24亿,继续环比上行了9亿!仍然还在为AI业务狂投,特斯拉又在德州新增了1.6万块H200 GPU, 所以最后自由现金流仍然相比上季度卖车最烂期还要环比下滑了5亿至本季度仅1.5亿。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海豚君整体观点:

二季度业绩表现不错,但自一季报后,走到330美金的股价,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robotaxi业务的正常推进,以及定价了大部分的星辰大海业务robotaxi和optimus上,和汽车基本面的表现实则关联度有些脱钩。

展开全文

而这个本身这个已经在相对高位的股价,市场一定会相对苛刻,所以相比二季度业绩本身,更需要从未来角度来看:

1. 卖车基本盘仍然承压:

a. 美国IRA 7500美元补贴退坡成为最大利空因素:美国大美丽法案对于7500美元IRA补贴将于9月30日终止,虽然三季度预计美国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会被提前释放,但四季度美国地区的销量在补贴退坡后,现有车型的下滑趋势一定不可避免,所以极度依赖这款迟迟未亮相的廉价Model 2.5的量产和上市进度。

b. Model 2.5量产又再次延迟到四季度: 对于特斯拉卖车来说,新廉价版车型“Model 2.5”仍然是最核心的变量,而其生产和交付进度对特斯拉今年卖车基本面至关重要,虽然反复传出被取消,但此次业绩会再次确认了这款车型是会继续推出的,只是量产进度上又延迟了一个季度左右,四季度才推出。

此次电话会议上,特斯拉提到因优先保障IRA补贴到期前的交付(优先保障北美市场,赶在IRA政策到期前最大化现有车型的生产),Model 2.5量产又再次被推出到下季度,在四季度的时候在推出。

而此次Model 2.5的量产和推出计划再次推迟,可能仍然会导致整体2025年卖车销量预期出现进一步下调(目前市场预期在160-165万辆),后续仍需要密切关注这款车型的具体量产爬坡进度。

(注:市场之前对Model 2.5上市时间的预期:美国最先上市,欧洲8月上市,中国2025年末才发布,难以在四季度前形成规模性交付,此次Model 2.5再次交付延后)。

而在毛利率上,排放法规调整会使监管积分在之后季度持续呈现下滑趋势,而关税成本对卖车的影响也会在后续季度影响完全显现,也可能会导致毛利率短期继续呈现承压趋势。

所以由此看出,特斯拉在Model 2.5四季度正式上市之前,卖车基本面预计都会一直呈现承压状态,而储能业务同样也受到关税影响,会全额反映在后续季度。

2. Robotaxi和Optimus的星辰大海业务上,目前进度和一季度规划基本一致,预计这个技术和进度拐点的到来也要在四季度末和2026年初:

① Robotaxi/ FSD业务上:

a. Robotaxi上: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暂无增量信息

目前仍按照原计划进行,6月已经在美国德州正式启动,首批20台未经特殊改装的Model Y已经投入小范围的试运营。

而特斯拉之前的计划是预计年底推广至美国多个城市 (通用化端到端算法支持快速扩展到其他城市),目标是在几个月内达到1000辆Robotaxi,同时在地理范围内向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和圣安东尼奥扩展,而按照特斯拉之前的规划,预计明年下半年对报表端开始贡献显著影响。

此次业绩会对这部分业务规划基本不变,特斯拉正在推进旧金山,内华达等多地监管审批,目标年底覆盖美国约一半人口,服务区域和车型将呈现超指数级增长。

b. FSD业务上:时间拐点大概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年初实现再次大幅突破

目前特斯拉FSD(面向乘用车的智驾)仍然基于V13的软件版本和HW4.0的硬件,而市场仍然非常期待特斯拉的下一代智驾版本的大更新,也是智驾端的再一次大的飞跃(参考特斯拉V12/V13版本直接切换到端到端路线,带来性能的大幅跃升):

市场仍然在期待软件端的FSD 14.0版本以及硬件端的HW5.0版本, 而HW 5.0(最新叫AI 5)版本的硬件算力预计达到了2000+ TOPS以上,而相对于现有模型,其支持的FSD 14.0版本的模型参数将达到现在数倍,预计其性能表现会再次跃升一个台阶,从而带动FSD渗透率的提升,以及Robotaxi的继续扩展。

在进度方面,根据调研,目前计划是2025年四季度开始推V14 alpha版内部测试,2026年一季度正式推出V14正式版,马斯克也在2025年股东大会中表示““HW 5.0 + V14 是通向L5的最后一块拼图,2026年特斯拉车主可在车内睡觉。”

② Optimus业务上:预计2025年年末及2026年年初Gen 3首次开始量产

按照特斯拉在一季度电话会中的规划,2025年底会有数千台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投入试用,有信心在 4-5 年内实现年产量达到 100 万台,预计在 2029 年或 2030 年达成这一目标。

而此次业绩会增量信息提到Gen 3.0版本设计完善,3个月内推出原型机,明年量产,目标4年实现年产100万台,进度基本也和之前规划一致。

根据调研,而Optimus预计在2025年10月AI DAY推出Gen-3代完整功能,Gen-3版本相比Gen-2版本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继续降本(成本降幅预计达1.65万美元),而在生产规划上预计2026年一季度实现小批量试产,以及在2026年三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所以这个量产和发布的拐点可能同样也在四季度到来。

因此,海豚君对于特斯拉的股价的看法,目前330美金的股价仍处于估值偏高状态,尤其在由于Model 2.5的量产推迟,及美国IRA 7500美元的补贴继续退坡,卖车基本盘在Model 2.5上市之前继续承压的可能性很大。

但在星辰大海业务上,无论是FSD下一个版本的大迭代更新,还是Optimus Gen 3的即将推出和量产,这个量产和技术拐点已经很近(大概在四季度末和2026年初),故事和逻辑性都仍然很强,属于短期无法证伪,但远期仍然很宏伟,所以如果此次如果股价能因为造车基本面的预期有所回调(在250-270以下可以逐步进行加仓),反而是很不错的入场机会。

以下是财报内容详细分析:

一、特斯拉:终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1.1 汽车收入:Model Y 焕新版的上市涨价,带动汽车业务爬出泥潭

本季度总收入端225亿,实际表现不错,超出海豚君看到的223亿左右的大行预期,虽然储能业务表现一般,但由于关税影响实则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市场price in(BBG预期比较老旧),而真正表现比较亮眼的是卖车收入上,终于在持续几个季度miss市场预期后,由于Model Y Juniper的换新版上市涨价,有了一次超预期的表现。

具体来看:

汽车业务上,本季度总营收167亿,终于有了一次超预期的表现(市场预期大概在160-162亿左右),碳积分收入由于政策因素影响,低于预期在意料之中(由于CARB州的豁免权5月撤销,而特斯拉50%监管积分收入来自CARB州的ZEV积分)。

但在市场最关心的去碳积分和租赁收入来看,本季度真实汽车销售158亿,终于从上季度的卖车泥潭中爬出,也要超出市场预期150-152亿左右,主要还是Model Y Juniper的换新版上市涨价所带动的。

而在能源业务上,本季度能源业务收入28亿,低于预期仍然主要受关税拖累,但该影响已经基本被定价,而在服务业务上,本季度表现不错,二季度30.5亿的服务收入,环比上行4亿,主要由于超充桩的继续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量。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1.2 卖车毛利率终于开始回暖!

每次业绩,比收入更为重磅,以及财报时候真正增量信息一直都是汽车毛利率表现

汽车毛利率终于从上季度卖车最烂时期爬出来了,整体汽车毛利率从上季度16.2%回升到本季度17.2%,而最核心的去碳积分卖车毛利率反而是一个大超预期的状态(实际15.5%VS市场预期13.3%)!

而在其他业务中,储能业务毛利率反而是呈现一个超预期的状态,因为其实特斯拉能源业务使用的LFP电池主要来自中国,受到关税影响较大,但实际毛利率表现仍然还是要超出预期的,可能由于特斯拉本身对LFP电池有一定的囤积,再加上Megapack的出货量占比有所提升,但后续这块业务仍然会受到关税不确定性的拖累,所以特斯拉也表示开始今年在美国本土自造LFP电池以抵御关税冲击。

而服务业务本季度毛利率5.4%,反而环比上季度还有所上行,也表现不错,主要由于特斯拉超充网继续扩张带动的毛利率上行,抵消了二手车业务的负面拖累。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二. 卖车基本面二季度开始转好

作为每个季度最最重要观测指标,汽车毛利率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尤其是当前特斯拉现有车型老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了看清楚汽车毛利率的真实情况,海豚君分别拆出了剔碳积分的汽车销售毛利率、汽车租赁毛利率,以及汽车业务整体毛利率。

由于汽车租赁业务体量小,而且毛利率稳定,汽车整体的毛利率又是两个综合而言来的,拆这么仔细,主要是为了观察剔碳积分的汽车销售毛利率。

二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剔碳积分和租赁)15%,超出市场预期13.3%,终于走出了一季度卖车最差的低谷,环比改善了2.5个百分点,海豚君认为这个表现主要由于二季度的Model Y Juniper上市的定价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卖车单价所拉动,同时本季度也没有一季度的停产和爬坡对固定摊折成本的负面影响,反而有销量环比改善带来的规模效应的释放。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我们从单车经济角度具体拆分一下:

2.2 卖车单价在Model Y Juniper换新后终于开始上行!

从卖车的单价端来看,二季度,特斯拉每卖一辆车的收入(不含碳积分与汽车租赁销售)是4.18万美元,环比提升了1800美元,而市场预期的卖车单价还是呈现环比下滑的状态,上行的核心原因是由于Model Y Juniper换新后开始涨价,对冲了融资促销等激励措施,以及本季度销售结构中车型结构中Model Y占比提高,在地区销售中售价更低的中国区占比下滑,带动本季度卖车基本面本季度表现相对强劲。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① 对于现有车型的价格调整:Model Y Juniper上市的起售价高于旧版Model Y车型,对卖车单价有正面影响

a. 美国:Model Y Jniper上市涨价

美国Model Y Juniper上市的起售价5.99万美元,新款Model Y的起售价要高于旧款,同时还提高了Model S/X的售价。

虽然二季度特斯拉为Model Y也提供了1.99%的融资激励活动,同时对旧款Model Y车主提供了2000美元的置换补贴,但涨价对冲了融资活动的负面影响。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b. 中国:在中国,Model Y Juniper的起售价也相比老款Model Y上涨了3%左右。

在贷款政策方面,刚上新就对Model Y推出了5年0息贷款,同时Model 3全系推出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后驱 / 长续航版叠加 5年0息政策。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c. 欧洲地区:二季度特斯拉在欧洲对model Y不同版本的车型有涨价也有降价;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② 车型结构方面:相对利好,因为二季度Model Y的销量占比提高,同时美国车型的占比在上升

a. 车型结构中:由于Model Y Juniper的上市,本季度的Model Y占比环比上季度有所提升(一季度Model Y Juniper上市进行停产,二季度无该因素影响)。

b. 分地区占比来看:本季度售价更高的美国和其他地区占比提升,也拉高了卖车单价。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③ FSD业务:FSD目前尚未迭代到下一代,还尚未看到大幅超额确认的催化剂出现,这部分收入的大额增长仍然需要特斯拉FSD技术的大幅迭代,以及在欧洲和中国的落地来实现。

2.3 卖车成本端上涨主要由于关税影响

说完单车价格方面,再反过来说单车成本。而通常来说,特斯拉降本源于四个维度——1)销量释放的规模稀释、产能的充分利用;2)技术降本;3)电池原材料的自然降本;4)政府补贴,具体来看:

海豚君把单车成本拆成单车折旧和单车可变成本,二季度的单车经济账是这样的:

1)单车折旧效应:单车摊折成本环比在下滑

本季度单车折旧额3700美元,绝对值上环比下滑了600美元, 而单车摊折成本率也从上季度10.7% 环比下滑2个百分点至本季度9%,海豚君认为单车折旧额本季度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投产成本上:不再有第一季度因闲置产能和其他与爬坡相关的成本带来的大部分利润率阻力(新款Model Y停产和爬坡的阻力。

b) 规模效应环比改善:二季度特斯拉卖车销量38.4万辆,环比一季度33.7万辆提升约14%,走出一季度卖车低谷,规模效应也在环比改善。

2)单车可变成本:受到关税影响,有所上行

本季度单车可变成本3.22万美元,环比上行1000美元,仍然主要受到关税影响(二季度关税成本增加3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体现在本季度卖车可变成本上,相当于负面拖累卖车成本520美元)

3)汽车毛利率在卖车单价回升,以及单车折旧成本下行,终于开始有所回升:

最终,由于本季度单车摊折成本下降,但单车可变成本有所上行,最后本季度卖车毛利率15%(去碳积分),终于走出了一季度的卖车低谷期 ,环比改善了2.5个百分点!

三. 特斯拉2025年造车基本面如何演进?

3.1 二季度交付量高出市场预期,但已经被打入股价预期中

二季度特斯拉实际交付38.4万辆,实际交付量要高出卖方预期的38万辆,以及海豚君看到的买方预期36万辆,而高于预期主要由于美国市场以及其他地区销量的超预期。分地区来看:

而分地区来看:

① 中国市场:特斯拉在中国区的零售销量和市占率在二季度都在环比下滑,由于新能源汽车竞争过于激烈,即使特斯拉刚对换新版的Model Y推出了免息优惠政策,但相比于中国同行的新车推出速度,竞争力明显不够,市占率也在持续下滑。

② 美国市场:特斯拉在美国区的销量和市占率在二季度都在环比回升,由于大美丽法案已经确定,对新能源汽车的联邦税收抵免7500美元补贴将于2025年9月30日终止,即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暂停,所以美国市场出现了IRA到期前的提前消费。

③ 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特斯拉的表现也相对一般,之前一季度受到了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引发的品牌价值损伤,这对欧洲影响尤为显著,因为企业车队买家占欧洲销量比例较高。

④ 其他市场:其他市场本季度显著高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亚洲市场(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的联合发力。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3.2 短期卖车基本面仍存在逆风,Model 2.5要延迟量产和推出

对于特斯拉卖车来说,新廉价版车型“Model 2.5”仍然是最核心的变量,而其生产和交付进度对特斯拉今年卖车基本面至关重要,虽然反复被传出被取消,但此次业绩会再次确认了这款车型是会继续推出的,只是量产进度上又延迟了一个季度左右,四季度才推出。

在此次电话会议上,特斯拉提到因优先保障IRA补贴到期前的交付(优先保障北美市场,赶在IRA政策到期前最大化现有车型的生产),Model 2.5量产又再次被推出到下季度,在四季度的时候在推出。

而目前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销量预期都在165万辆 ( 一季度财报前市场预期还在180万辆),而买方预计可能已经下滑到160万辆甚至以下(同比2024年179万辆还要下滑20万辆),主要由于上半年特斯拉现有车型表现一般,而今年销量增量主力其实主要都在这款Model 2.5车型上,预计Model Y六座版可能贡献的增量还是相对有限。

而在地区上美国大美丽法案对于7500美元IRA补贴将于9月30日终止,虽然三季度预计美国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会被提前释放,但四季度美国地区的销量在补贴退坡后,现有车型的下滑趋势一定不可避免,所以极度依赖这款廉价Model 2.5的量产和上市进度。

而在毛利率上,排放法规调整会使监管积分在之后季度持续呈现下滑趋势,而关税成本对卖车的影响也会在后续季度影响完全显现,也可能会导致毛利率短期继续呈现承压趋势。

而此次Model 2.5的量产和推出计划再次推迟,可能仍然会导致整体2025年卖车销量预期出现进一步下调,后续仍需要密切关注这款车型的具体量产爬坡进度。

(注:市场之前对Model 2.5上市时间的预期:美国最先上市,欧洲8月上市,中国2025年末才发布,难以在四季度前形成规模性交付,此次Model 2.5再次交付延后)。

四. 但相比卖车基本面更重要的是,Robotaxi/FSD和Optimus的星辰大海

对于特斯拉来说,目前的股价走势(330美元)已经和造车基本面的关联度相对较小,而投资者真正的压铸是在特斯拉的星辰大海业务:Robotaxi/FSD和Optimum上, 所以这两块业务的实质性进展,和下一代的进程,以及马斯克的规划落地时间尤为重要,而这两个叙事在今年年末以及明年年初可能都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短期叙事逻辑无法证伪:

① Robotaxi/ FSD业务上:

a. Robotaxi上:

目前仍按照原计划进行,6月已经在美国德州正式启动,首批20台未经特殊改装的Model Y已经投入小范围的试运营。

虽然目前在实际的路测表现上仍然出现了诸多问题,但海豚君仍然认为,这本质上还是端到端路线的固有缺陷,但在能跑通商业模式(特斯拉目前端到端路线的整体成本更低,以及技术路线的泛化强,可快速扩展到其他城市和地区)上仍然相比Waymo这种路线上可能性要高出很多。

而特斯拉之前的计划是预计年底推广至美国多个城市 (通用化端到端算法支持快速扩展到其他城市),目标是在几个月内达到1000辆Robotaxi,同时在地理范围内向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和圣安东尼奥扩展,而按照特斯拉之前的规划,

预计明年下半年对报表端开始贡献显著影响。

此次业绩会对这部分业务规划基本不变,特斯拉正在推进旧金山,内华达等多地监管审批,目标年底覆盖美国约一般人口,服务区域和车型将呈现超指数级增长。

b. FSD业务上:时间拐点大概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年初实现下一代突破

目前特斯拉FSD(面向乘用车的智驾)仍然基于V13的软件版本和HW4.0的硬件,而市场仍然非常期待特斯拉的下一代智驾版本的大更新,也是智驾端的再一次大的飞跃(参考特斯拉V12/V13版本直接切换到端到端路线,带来性能的大幅跃升):

市场仍然在期待软件端的FSD 14.0版本以及硬件端的HW5.0版本, 而HW 5.0(最新叫AI 5)版本的硬件算力预计达到了2000+ TOPS以上,而相对于现有模型,其支持的FSD 14.0版本的模型参数将达到现在数倍,预计其性能表现会再次跃升一个台阶,从而带动FSD渗透率的提升,以及Robotaxi的继续扩展。

在进度方面,根据调研,目前计划是2025年四季度开始推V14 alpha版内部测试,2026年一季度正式推出V14正式版,马斯克也在2025年股东大会中表示““HW 5.0 + V14 是通向L5的最后一块拼图,2026年特斯拉车主可在车内睡觉。”

② Optimus业务上:2025年年末及2026年年初Gen 3首次开始量产

按照特斯拉在一季度电话会中的规划,2025年底会有数千台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投入试用,有信心在 4-5 年内实现年产量达到 100 万台,预计在 2029 年或 2030 年达成这一目标。

而此次业绩会增量信息提到Gen 3.0版本设计完善,3个月内推出原型机,明年量产,目标4年实现年产100万台,进度基本也和之前规划一致。

根据调研,而Optimus预计在2025年10月AI DAY推出Gen-3代完整功能,Gen-3版本相比Gen-2版本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继续降本(成本降幅预计达1.65万美元),而在生产规划上预计2026年一季度实现小批量试产,以及在2026年三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所以这个量产和发布的拐点可能同样也在四季度到来。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三、支出端:仍然在为AI的星辰大海狂投

特斯拉本季度研发开支和销售费用又在继续加大,研发费用15.9亿,高于市场预期13.4亿,仍然由于AI智能化投入以及新车系研发投入加大,而销售与行政费用本季度13.7亿,超出预期12.7亿,主要由于Model Y Juniper上市的营销投入。

最后由于毛利率端的超预期,抵消了经营费用端的上行,整体经营利润本季度9亿,环比提升2亿,经营利润率4.1%,同样环比上行了2个百分点。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而在自由现金流方面,本季度运营现金流由于基本面的转好有所上行,但资本开支上仍然还在为AI业务狂投,本季度资本开支24亿,继续环比上行了9亿!

特斯拉又在德州新增了1.6万块H200 GPU, 使Cortex训练集群达到了6.7万块等效H100的算力水平,仍然在为星辰大海业务大力狂投和买单!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最后虽然本季度的经营现金流环比上行了4亿,但因为资本支出端环比上行9亿,最后自由现金流仍然相比上季度卖车最烂期还要环比下滑了5亿至1.5亿。

特斯拉的 “送命题”: 有 AI 的星辰大海,造车拉胯还重要吗?

海豚君历史文章,请参考:

热点追踪:

深度研究:

2025年1月8日《》

2025年1月2日《》

2025年12月3日《》

财报点评:

2025年1月23日财报解读《》

2025年10月24日财报解读《》

2025年10月24日财报电话会《》

2025年7月24日财报解读《》

2025年7月24日财报电话会《》

2025年4月24日财报解读《》

2025年4月24日财报电话会《》

2025年1月25日财报解读《》

2025年1月25日财报电话会《》

2023年12月1日热评

2023年10月19日财报解读

2023年10月19日财报电话会

2023年10月12日深度

2023年9月22日深度

2023年9月19日深度

2023年9月1日热评

2023年7月20日财报解读

2023年7月20财报电话会

2023年4月20日财报解读

2023年4月20日财报电话会

2023年1月26日财报解读

2023年1月26日电话会

2022年10月20日财报解读

2022年10月20日电话会

2022年7月21日财报解读《》

2022年7月21日电话会《》

2022年6月6日观点更新《》

2022年4月21日

2022年4月21日《》

2022年2月28日观点更新《》

2022年1月27日电话会《》

2022年01月27日财报点评《》

2021年12月6日观点更新《》

2021年10月21日电话会《》

2021年10月21日财报点评《》

2021年07月27日电话会《》

2021年07月27日财报点评《》

2021年04月27日电话会

2021年04月27日财报点评《》

2021年06月03日深度《》

2021年05月21日深度《》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qgzj.cn/3816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