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原创 AI替代了剩余价值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谁来消费商品?

作为对网友的回答,我写过一篇文章《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劳动:谁来消费商品?》,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忘了回答:谁来消费商品?

作为对网友的回答,我写过一篇文章《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劳动:谁来消费商品?》,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忘了回答:谁来消费商品?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我脑子里没这种问题,因为最终决定分配的,既不是智能机器人,也不是资本家。

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是五年中,人类将感受到ai对就业的冲击,正如机械化、自动化对农业人口的冲击,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占比在2%左右,美国为1.3%,只有200多万人从事农业劳动;中国约五亿,占比为36.11%。这么大的差距,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失业率会比中国高,2024年美国失业率是4.1%,中国是5.2%。

所以,我关心的不是谁来消费商品?而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何与AI共存,deepseek的深度学习研究员没有被干掉,工薪从去年的50-80万,提升到了今年最高154万元。被干掉的将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原创             AI替代了剩余价值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谁来消费商品?

但是,也不得不说,ai对人类的冲击是骨灰级的,与历史上蒸汽机革命、电子革命不同,作为工具 ,它延长的不是人的手臂与劳动时间,延长的是人类的大脑的算力与记忆,归纳与逻辑重构,这样一来,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理论上绝大多数人都将失去现有的工作岗位,无所适事了;以后的教育将彻底从填鸭式解放出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价值将远远高于背诵思政课经典文献。

展开全文

进一步说,ai学习的速度会比教改更快,于是,大学很快将成为失业者培训基地,失业率的冲击是真实的,李开复说未来15年,50%的人类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二〇三〇年,全球将有四亿至八亿人因自动化失去岗位,其中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受冲击比例可能超百分之五十。

那么 ,回到话题: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劳动:谁来消费商品?

谁来消费商品本质上是分配制度的问题,分配有两个主要来源:第一次分配与第二次分配。

原创             AI替代了剩余价值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谁来消费商品?

第一次分配是由企业实现的,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劳动的稀缺性,是深度学习研究员与打镙丝的差异;后者将逐渐淡出马克思的被资本血淋淋剥削与压迫的视线;第二次分配由财政主导,这才是关键,第二次分配的水平,取决于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占比,当成千上万的一线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时,就是考验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人民性”的高光时刻。

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吗?

德国的社会保障很强大,58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失业金24个月,每月约合人民币1.3万元;消费有问题吗?过期了还可以领取公民津贴;从2024年1月1日起,单身失业者每月可领取公民津贴按人民币计4430元,不存在谁来消费的问题。

当然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市场的单位资本密度高,资本都跑了,财政税收从哪来?用什么支撑社会保障?按美国加州大学的数据,2019年德国人均资本的存量为25万美元,中国为7万美元,这个差距也可以说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

原创             AI替代了剩余价值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谁来消费商品?

第二个前提,还是要看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中国按上海财大刘元春的数据2020年为3.21%,2022年居然还下降到了2.96%,德国约为30%,整整差了10倍。

所以,人类未来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第一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收缩并不可怕,因为万恶的资本家核心成本降下来了,利润就提高了,那么,办公室精英可以升级累进税,从现在的45%无限地冲击99.999%;这不神话,更重要的第二次分配,第二次分配不是马云们说了算,是办公室精英说了算。

那么,再回到问题的原点,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劳动:谁来消费商品?

好办,向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学习,建立公民津贴,另一位姓马的马斯克说那还不够,要建立“全民基础收入”,不是全民所有制,却是全民消费制,我们还用担心谁来消费商品吗?

马斯克提出的 “全民基础收入” 实验已在多国落地:加拿大安大略省试点期间,受助者中百分之三十七选择重返校园,百分之十五投入创业;芬兰实验显示,领取基本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未下降,反而更倾向从事创意、护理等 AI 难以替代的职业。

人类将转向 人本主义的价值领域,谁来消费的问题可通过制度设计得以解决。

原创             AI替代了剩余价值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谁来消费商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qgzj.cn/3551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